# 2. 赫利俄斯纪元的黎明 2046年1月1日,第一缕阳光穿透上海天际线时,城市已经焕然一新。林远站在环球金融中心顶层,俯瞰着这座不再需要电力照明的大都市。聚变能源的蓝色微光从每栋建筑的纳米级涂层中渗出,将整个城市笼罩在梦幻般的氤氲里。 "全球能源理事会刚刚通过决议。"王岩的全息影像在林远身旁显现,"从今天起,人类纪年将采用新历法——赫利俄斯纪元元年。" 林远的手指划过空中,调出实时数据流。全球能源消耗曲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平稳状态,波动幅度不超过0.3%。在非洲大陆,撒哈拉太阳能农场正在被改造成巨型淡水合成厂;太平洋上,浮动城市群开始利用近乎免费的能源进行海水淡化。 "欧洲议会全票通过了《基本资源保障法案》。"王岩继续汇报,"所有生活必需品将实现按需分配。失业率已经降至1.2%,但定义正在改变——现在人们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林远的目光被远处黄浦江上的景象吸引。一艘艘货轮正排着队驶入船坞,它们的烟囱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微型聚变反应堆的蓝色光环。航运公司称这个过程为"重生仪式"。 "林博士,您应该看看这个。"王岩突然调出一组全息画面。画面中,曾经贫困的孟加拉国村庄里,孩子们正在新建的量子计算中心学习编程;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街道上,3D打印的房屋正以每天一千栋的速度拔地而起。 但林远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个数据窗口吸引。那是月球基地传回的氦3储量报告,图表上一条几乎不可见的下降趋势线让他眉头紧锁。 "通知科学委员会,我要召开紧急会议。"林远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关于资源分配,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王岩困惑地眨了眨眼:"可是博士,现在所有资源都——" "表面上看是这样。"林远指向数据图表,"但氦3的富集速度跟不上消耗。按照当前指数增长模型,表层储量只够用18年。" 全息画面突然切换,显示联合国大厅的实时场景。各国代表正在庆祝《全球和平公约》的签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反对票的重要国际条约。秘书长宣布:"能源战争的时代已经结束。" 林远关掉了画面。"他们还没明白,"他低声说,"我们只是换了个战场。物理法则才是最终的敌人。" 正午时分,当聚变能源驱动的气候调节系统在撒哈拉沙漠上空制造出第一个人工降雨时,全球七十亿人通过神经链接共同体验了这一时刻。社交媒体上,"赫利俄斯纪元"的标签下,无数人晒出自家能源计量表上"0.00"的数字截图。 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在月球背面的静海基地,采矿机器人突然改变了作业程序。它们开始向月核深处掘进,钻头在坚硬的月壳上擦出蓝色的等离子火花——那是人类第一次尝试突破物理法则设下的第一道真正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