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ai_novel/novel1/chapters/part_1_火种纪元/chapter_3_月球的馈赠.md

14 KiB
Raw Blame History

第3章 月球的馈赠

1. 氦3圣殿

2046年3月20日月球静海基地的穹顶下林远站在全透明观察舱内凝视着眼前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工业奇观。氦3精炼厂的银色管道在月尘覆盖的平原上延伸像一条条金属血管汇聚向中央的球形核心——那座被称为"氦3圣殿"的聚变燃料提纯中心。

"纯度99.9999%的氦3每小时产量12.8千克。"基地首席工程师张伟的声音通过月球服内置通讯系统传来,"足够供应地球上一百座'金乌'反应堆运行一周。"

林远的目光穿过观察窗,落在远处月面上忙碌的采矿车队上。那些无人驾驶的巨型机械像史前甲虫般在灰色尘埃中穿行,每一台都拖着长达千米的集气管道。

"开采深度?"林远问道,手指在头盔内的控制面板上轻点,调出实时数据。

"目前仍局限在表层3米以内。"张伟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林远身侧,指向数据图表,"月壤中的氦3浓度平均为15ppb但静海区域的富集带能达到28ppb。"

观察舱突然轻微震动起来。林远转向震动源,看到月平线上腾起一团蓝色火焰——那是采矿机器人正在用等离子钻头突破月壳坚硬玄武岩层的信号。

"深层钻探测试?"林远皱眉,"我记得没有批准这个项目。"

张伟的投影闪烁了一下:"是...临时决定。表层矿脉的氦3含量下降速度比预期快17%。"

林远的心沉了下去。他调出加密数据流月球资源模型在视网膜投影上展开。红色警告标志不断闪烁按照当前消耗速率易开采表层氦3将在15.8年内耗尽。

"带我去精炼核心。"林远突然说。

穿过气闸舱,他们乘坐磁悬浮轨道车驶向圣殿中央。沿途的管道在月面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每隔百米就有一个监测站,闪烁着表示系统正常的绿色指示灯。

"看那里。"张伟指向车窗外。一座半球形建筑矗立在月尘中,表面覆盖着太阳能板,顶部伸出三根直指地球的传输天线。"量子通讯中心,所有开采数据实时传回地球。"

林远没有回应。他的注意力被轨道右侧的景象吸引——一片被圈起来的月壤区域,标记着"氦3富集实验田"。几台设备正在向月壤发射中子束试图人工激发氦3生成反应。

"能量投入与产出比?"林远直接问道。

张伟的沉默回答了这个问题。

氦3圣殿的核心区域是一个直径200米的球形舱室。林远站在中央观察平台上看着下方流动的银色液体——纯度接近绝对的液态氦3在无重力环境中形成完美的球体被磁场约束在真空腔内。

"每滴价值相当于一吨黄金。"张伟轻声说,"但对我们来说,它比黄金珍贵千万倍。"

林远注视着那液态金属般的光泽。在聚变反应堆中1克这样的物质就能产生相当于50吨煤的能量。然而此刻他看到的不是能源革命的希望而是一个即将见底的沙漏。

"深层矿脉的开采成本模型?"他突然问道。

张伟调出全息投影:"突破月壳到达富集层需要建立地下1200米的采矿网络。能量消耗是表层开采的47倍而且..."

"而且什么?"

"根据地震波扫描月核深处的氦3分布极不均匀。我们可能需要挖掘整个静海盆地才能找到足够的富集矿脉。"

林远闭上眼睛。在黑暗中他仿佛看到地球上的景象——110亿人沉浸在能源免费的乌托邦里悬浮城市在云端闪耀聚变动力飞船往返地月轨道如通勤班车。而这一切的基石正在月球表面以每小时12.8千克的速度被消耗着。

"启动'月核计划'。"林远最终说道,"但向理事会报告时,继续使用表层开采数据模型。"

"这...是不是太冒险了?"张伟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远走向观察窗,指向远处地球的蓝色光点:"看那里,张工。七十亿人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繁荣。告诉他们真相只会引发恐慌,而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方案。"

控制室的警报突然响起。AI管家的声音平静地报告"采矿单元17号遭遇月震钻头卡在玄武岩层。救援机器人已出动。"

林远和张伟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月壳比预想的更坚硬,深层开采的难度又增加了。

"把事故数据单独归档。"林远命令道,"不要进入日常报告系统。"

离开核心区时林远最后看了一眼那悬浮的氦3球体。在聚变反应堆中它会产生美丽的蓝色等离子体但在这里它只是安静地反射着地球的冷光像一颗被囚禁的微型月亮沉默地见证着人类文明最辉煌也最脆弱的时刻。

2. 往返月球如履平地

2046年5月18日林远站在酒泉发射中心的观景台上看着第三十七批月球货运舱升空。聚变推进器的蓝色尾焰在晨光中几乎不可见只有空气被电离产生的微弱辉光勾勒出飞行轨迹。

"发射窗口现在是每两小时一次。"总工程师张明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咖啡,"自从改用聚变推进,我们彻底告别了轨道力学计算。现在就像安排公交车班次一样简单。"

林远接过咖啡目光追随着已经变成天空中小黑点的货运舱。他的视网膜投影上实时显示着飞行数据加速度3.2g速度每秒12公里预计1小时47分钟后抵达月球静海基地。

"货运成本呢?"林远问道。

"每公斤0.37元人民币。"张明调出全息报表,"比去年同期的化学火箭降低了99.8%。现在从月球运回一吨氦3的能源成本只相当于它在地球上产生能量的百万分之一。"

控制中心突然响起一阵掌声。大屏幕上显示,刚刚发射的货运舱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加速,正以恒定速度飞向月球。聚变推进器的优势在此刻显露无遗——不需要考虑燃料消耗的霍曼转移轨道,而是近乎直线的弹道飞行。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张明压低声音,"现在私人月球旅游的报价已经跌破十万人民币。下个月有个深圳的初中生团队要去月球夏令营。"

林远走向控制中心的落地窗。窗外,十二个发射台整齐排列,其中八个正在同时准备发射。自动装填机械臂将标准集装箱大小的货运模块送入聚变推进舱,整个过程像流水线作业般精准高效。

"氦3消耗数据给我看看。"林远突然说。

张明愣了一下,调出另一个界面:"单次货运消耗氦3约0.03克,相当于......"

"相当于每天往返月球一百次就要消耗3公斤。"林远快速心算,"一年就是一千公斤。这只是货运,还没算上客运和采矿设备运输。"

张明困惑地看着他:"但这跟产出相比微不足道啊。静海基地现在每天能精炼50公斤氦3......"

林远没有回答。他的视网膜投影切换到月球基地的实时画面:自动采矿车在灰色月壤上行驶,像一群勤劳的蚂蚁。但画面边缘,几台新型钻探机正在向更深处作业——那是他秘密批准的"月核计划"。

"林博士!"通讯官突然喊道,"静海基地报告,第七采矿车在第谷环形山边缘发现了异常地质结构。"

林远快步走到主控台前。月球传回的扫描图像显示环形山底部有一个直径约200米的圆形区域氦3浓度比周围高出30倍。

"立即派勘探队。"林远下令,"等等——我亲自去。"

三小时后林远穿着轻便的月球服站在第谷环形山边缘。聚变推进的客运舱让他从地球到月球比从北京到上海还快。脚下月壤在加压靴下发出细微的碎裂声面罩上的数据显示外部温度零下170摄氏度。

"就是那里。"地质组长指着前方。在环形山底部一片异常平坦的区域反射着刺目的阳光。勘探机器人传回的数据在林远面罩上跳动氦3浓度达到惊人的0.015%是普通月壤的150倍。

林远蹲下身,手套拂过月表尘埃。这些看似普通的灰色粉末,是人类文明的命脉。他打开全息扫描仪,向深处探测。图像显示,这个富集区向下延伸至少三百米,形成一个罕见的"氦3矿脉"。

"博士,您看这个。"地质组长突然惊呼。他指向扫描图像底部——在矿脉最深处,有一个不规则的球形空洞,直径约五米。空洞内壁光滑得反常,像是被极高温度瞬间熔化形成的。

林远的心跳突然加速。他调出历史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这个特征与二十年前NASA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发现的异常结构相似度达87%。

"暂停开采。"林远突然下令,"把这片区域划为科研保护区。"

返回客运舱的路上,林远的思绪纷乱。聚变推进让月球旅行变得如履平地,但月球本身却藏着太多未解之谜。当舱门关闭,聚变引擎启动时,他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灰色月面,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对这座"氦3圣殿"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自家后院熟悉。

客运舱以1.5g加速度平稳升空。林远看着重力指示器从0.16g逐渐归零,然后地球的蓝色弧线出现在舷窗外。如此轻松的往返,让月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体,而变成了人类后院的一座矿山——一座他们正在疯狂开采,却对其本质一无所知的矿山。

当客运舱进入地球大气层,等离子体火焰包裹舷窗时,林远想起导师的话:"当你把奇迹变成日常,就该警惕了——那往往意味着你忽略了最重要的警告。"

3. 取之不尽的幻象

2046年2月14日月球静海基地的中央控制室里林远盯着全息投影中不断跳动的数据流。氦3储量统计图表呈现出一条诡异的平稳直线仿佛在嘲笑人类对"无限资源"的幻想。

"第七矿区报告,又发现一处高浓度矿脉。"工程师张伟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背景是钻探机械的轰鸣,"初步估算储量超过500吨纯度达到99.9%。"

林远的手指划过投影,调出历史数据比对。过去三个月,类似的"意外发现"已经出现了十七次。每次表层矿脉即将见底时,勘探机器人总能奇迹般地找到新的高纯度矿藏。这种巧合精确得令人不安。

"林博士,您应该看看这个。"地质学家陈岩突然插入了视频通讯。他的全息影像指向身后的一块月岩样本,"我们在第谷环形山边缘发现了这个——氦3浓度是普通月壤的300倍而且..."

"而且什么?"林远注意到对方声音中的异样。

"它的分布模式。"陈岩调出扫描图像,月岩内部呈现出完美的分形结构,"自然界不可能形成这种几何规律性的氦3沉积。就像..."

"就像有人刻意排列好的。"林远接过了他的话。控制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生命维持系统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林远调出月球全息图标记出所有新发现的矿脉位置。当连线完成时一个清晰的图案浮现在月表——那是一个覆盖月球正面三分之一的巨大分形网络每个节点都精确对应着高纯度氦3矿藏。

"这不可能。"张伟的声音有些发抖,"这种分布需要量子级别的精密调控..."

警报声突然响起。AI管家的声音平静地播报"请注意第七矿区钻探深度突破300米氦3浓度异常上升至理论极限值。"

监控画面切换到钻探现场。在林远的注视下钻头突然穿透了一层薄薄的月壳露出下方闪烁着蓝光的巨大空洞。摄像机自动调整曝光显示出令人窒息的景象——一个直径超过两公里的球形空间内壁覆盖着结晶化的氦3像无数蓝色星辰镶嵌在黑暗中。

"上帝啊..."陈岩喃喃道,"这相当于地球两百年的能源需求。"

林远却注意到更诡异的现象。空洞内壁的氦3晶体排列成完美的六边形网格每个节点都发出规律的脉冲蓝光仿佛在呼吸。当钻探机械的震动传到内壁时那些晶体突然同步改变了发光频率。

"立即停止所有开采作业。"林远的声音斩钉截铁,"把那个空洞列为禁区。"

"但博士,"张伟抗议道,"理事会要求我们下个月将产量提高30%..."

"执行命令。"林远调出二十年前NASA的月球勘测档案找到一组被列为机密的异常数据"你们知道吗阿波罗17号曾经在月球背面发现过类似的球形空洞当时被解释为远古熔岩管道。"

全息投影并列显示着新旧两张图像——结构几乎完全一致。

控制室的温度似乎突然降低了。林远看着监控画面中那个发光的巨大空腔一种可怕的猜想在他心中成形月球上的氦3矿藏不是自然形成的资源而是某种精心设计的"馈赠"。人类以为自己在开采月球,实际上可能正在消耗一个早已准备好的能源储备。

"准备返回地球的穿梭机。"林远关闭了所有外部通讯频道,"我要亲自向理事会汇报——我们可能不是第一批在月球上开采氦3的文明。"

当林远走出控制室时,基地的玻璃穹顶外,地球正悬在漆黑的太空中。从这个角度看,它像一颗镶嵌在无尽黑暗中的蓝绿色宝石,表面覆盖着聚变能源网络的金色光点。人类文明正沐浴在虚假的丰饶之光里,却不知道这份"礼物"可能附带着无法想象的价码。

穿梭机起飞时,林远透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那个被封闭的矿区。在月球的晨昏线上,第七矿区的位置突然闪过一道蓝光,转瞬即逝。那光芒的波长,与上海"金乌"聚变装置中的等离子体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