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KiB
1. 聚变之火
2045年12月7日,上海崇明岛地下300米的环形大厅里,林远站在主控台前,指尖悬停在那个红色按钮上方三毫米处。他的白大褂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这是连续第七天没有换过的实验服。监控屏幕上,十二个国家的能源部长和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面孔排列成矩阵,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他颤抖的手指。
"点火序列最终确认。"AI控制员的声音在环形大厅里回荡,"磁约束场稳定性99.998%,燃料注入完成,激光阵列充能完毕。"
林远深吸一口气,闻到了地下实验室特有的金属与臭氧混合的气味。他的视线扫过主屏幕上的参数:等离子体温度1.5亿摄氏度,约束时间突破1200秒大关。这些数字在他视网膜上燃烧,比头顶的无影灯还要刺眼。
"林博士?"联合国能源署代表的全息投影向前倾斜,"全世界都在等待。"
林远按下按钮的瞬间,时间仿佛被拉长成粘稠的糖浆。控制室内四十名科学家的呼吸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聚变装置深处传来的、如同远古巨兽苏醒般的低频震动。主屏幕上,代表能量输出的曲线开始爬升,像一条苏醒的龙缓缓抬起头颅。
"Q值突破10!"数据监测员的声音突然拔高了八度,"我们做到了!输入能量37兆焦,输出能量——老天——输出能量412兆焦!"
环形大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林远的膝盖突然失去力量,他不得不抓住控制台边缘才没有跪倒在地。透过模糊的视线,他看到实时监控里那团被磁场束缚的蓝色等离子体——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束稳定燃烧的人造太阳。
"金乌系统运行稳定。"AI平静地报告,"当前能量转换效率1123%,已并网供电。上海市区用电负荷的17%现已由本装置承担。"
德国能源部长的全息投影突然开始鼓掌,接着是日本代表,然后是所有人。掌声在混凝土浇筑的地下空间里形成连绵不绝的回响。林远摸到自己脸上冰凉的泪水,这才意识到自己哭了。
"林博士,"《自然》杂志主编的全息影像挤到最前面,"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林远看向监控屏幕。在能量输出曲线的上方,另一个数据窗口正在跳动:电价实时指数。随着每一秒过去,数字都在下跌,此刻已经跌破0.01美元/千瓦时的心理关口,而且还在持续下降。
"这意味着,"林远听见自己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话,"从今天起,能源将不再是限制人类文明的枷锁。"
控制室外的走廊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安全主管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手里举着平板电脑:"林博士!全球能源市场——"他的声音哽住了,"原油期货价格五分钟内暴跌78%,所有煤矿股票停牌!"
林远转向观察窗。透过三层防辐射玻璃,他看到那团蓝色火焰在环形装置中稳定燃烧,像一颗被驯服的恒星。在那一刻,他忽然想起导师临终前说的话:"记住,孩子,物理定律既是牢笼也是阶梯。但永远不要忘记——每当你以为触摸到了天花板,那可能只是另一层地板。"
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设施。林远心头一紧,但AI立刻报告:"非技术性警报。纽约证券交易所触发熔断机制,伦敦金属交易所暂停所有能源类商品交易。"
林远走到观察窗前,将手掌贴在冰冷的玻璃上。聚变之火的蓝光透过他的指缝,在地面上投下摇曳的光斑。他知道,从此刻起,人类文明史将分为两段:聚变之前,与聚变之后。但他还不知道,这团火焰的光芒,终将在几千年后,照亮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人类刚刚抵达的,不是星辰大海的起点,而是物理法则为文明划定的第一道真正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