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KiB
1. 氦3圣殿
2046年3月20日,月球静海基地的穹顶下,林远站在全透明观察舱内,凝视着眼前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工业奇观。氦3精炼厂的银色管道在月尘覆盖的平原上延伸,像一条条金属血管汇聚向中央的球形核心——那座被称为"氦3圣殿"的聚变燃料提纯中心。
"纯度99.9999%的氦3,每小时产量12.8千克。"基地首席工程师张伟的声音通过月球服内置通讯系统传来,"足够供应地球上一百座'金乌'反应堆运行一周。"
林远的目光穿过观察窗,落在远处月面上忙碌的采矿车队上。那些无人驾驶的巨型机械像史前甲虫般在灰色尘埃中穿行,每一台都拖着长达千米的集气管道。
"开采深度?"林远问道,手指在头盔内的控制面板上轻点,调出实时数据。
"目前仍局限在表层3米以内。"张伟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林远身侧,指向数据图表,"月壤中的氦3浓度平均为15ppb,但静海区域的富集带能达到28ppb。"
观察舱突然轻微震动起来。林远转向震动源,看到月平线上腾起一团蓝色火焰——那是采矿机器人正在用等离子钻头突破月壳坚硬玄武岩层的信号。
"深层钻探测试?"林远皱眉,"我记得没有批准这个项目。"
张伟的投影闪烁了一下:"是...临时决定。表层矿脉的氦3含量下降速度比预期快17%。"
林远的心沉了下去。他调出加密数据流,月球资源模型在视网膜投影上展开。红色警告标志不断闪烁:按照当前消耗速率,易开采表层氦3将在15.8年内耗尽。
"带我去精炼核心。"林远突然说。
穿过气闸舱,他们乘坐磁悬浮轨道车驶向圣殿中央。沿途的管道在月面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每隔百米就有一个监测站,闪烁着表示系统正常的绿色指示灯。
"看那里。"张伟指向车窗外。一座半球形建筑矗立在月尘中,表面覆盖着太阳能板,顶部伸出三根直指地球的传输天线。"量子通讯中心,所有开采数据实时传回地球。"
林远没有回应。他的注意力被轨道右侧的景象吸引——一片被圈起来的月壤区域,标记着"氦3富集实验田"。几台设备正在向月壤发射中子束,试图人工激发氦3生成反应。
"能量投入与产出比?"林远直接问道。
张伟的沉默回答了这个问题。
氦3圣殿的核心区域是一个直径200米的球形舱室。林远站在中央观察平台上,看着下方流动的银色液体——纯度接近绝对的液态氦3,在无重力环境中形成完美的球体,被磁场约束在真空腔内。
"每滴价值相当于一吨黄金。"张伟轻声说,"但对我们来说,它比黄金珍贵千万倍。"
林远注视着那液态金属般的光泽。在聚变反应堆中,1克这样的物质就能产生相当于50吨煤的能量。然而此刻,他看到的不是能源革命的希望,而是一个即将见底的沙漏。
"深层矿脉的开采成本模型?"他突然问道。
张伟调出全息投影:"突破月壳到达富集层需要建立地下1200米的采矿网络。能量消耗是表层开采的47倍,而且..."
"而且什么?"
"根据地震波扫描,月核深处的氦3分布极不均匀。我们可能需要挖掘整个静海盆地才能找到足够的富集矿脉。"
林远闭上眼睛。在黑暗中,他仿佛看到地球上的景象——110亿人沉浸在能源免费的乌托邦里,悬浮城市在云端闪耀,聚变动力飞船往返地月轨道如通勤班车。而这一切的基石,正在月球表面以每小时12.8千克的速度被消耗着。
"启动'月核计划'。"林远最终说道,"但向理事会报告时,继续使用表层开采数据模型。"
"这...是不是太冒险了?"张伟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远走向观察窗,指向远处地球的蓝色光点:"看那里,张工。七十亿人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繁荣。告诉他们真相只会引发恐慌,而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方案。"
控制室的警报突然响起。AI管家的声音平静地报告:"采矿单元17号遭遇月震,钻头卡在玄武岩层。救援机器人已出动。"
林远和张伟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月壳比预想的更坚硬,深层开采的难度又增加了。
"把事故数据单独归档。"林远命令道,"不要进入日常报告系统。"
离开核心区时,林远最后看了一眼那悬浮的氦3球体。在聚变反应堆中,它会产生美丽的蓝色等离子体;但在这里,它只是安静地反射着地球的冷光,像一颗被囚禁的微型月亮,沉默地见证着人类文明最辉煌也最脆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