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KiB
1. 超大型强子对撞机
2046年9月3日,日内瓦郊外的地下隧道中,林远站在直径八米的超导磁体旁,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微弱震动。这是新一代超大型强子对撞机(LHCX)的最后一组磁体安装现场,隧道延伸至地平线尽头,消失在人工照明的冷光中。
"环形周长100公里,设计对撞能量100TeV。"项目主任莫里斯·克莱因的声音在隧道中回荡,"是旧LHC的十倍,足以探测到普朗克尺度的物理现象。"
林远伸手触摸磁体外壳,超导材料在液氦冷却下泛着金属光泽。"什么时候能开始实验?"
"下周二首次试运行。"克莱因调出全息进度表,"理事会特批了额外500吨氦3用于冷却系统,聚变能源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隧道深处传来机械运转的轰鸣,一组自动工程车正运送着最后一批探测器部件。林远注意到每个部件上都印着不同国家的标志——欧盟、中国、美国、印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科研项目。
"我们期待发现什么?"林远问道。
克莱因的眼中闪过狂热的光芒:"超对称粒子、额外维度、暗物质候选体...甚至是量子引力效应的直接证据。"他压低声音,"有些理论认为,在10^15 GeV能区,时空本身会显现出离散结构。"
控制中心的灯光将隧道照得如同白昼。林远跟随克莱因穿过气闸舱,进入布满显示屏的主控室。数百名科学家正在调试设备,多国语言的交谈声与警报声交织在一起。
"能量注入系统准备就绪!"一位工程师喊道。
主屏幕上,粒子束流路径示意图亮起绿色。林远看到代表质子的光点开始在环形隧道中加速,速度很快接近光速。
"第一次测试,10TeV。"克莱因宣布,"准备对撞。"
倒计时在全息投影上跳动。林远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仿佛站在某个未知的门槛前。当计数器归零时,整个控制室陷入寂静。
"对撞发生!"物理学家们紧盯着探测器数据,"开始采集!"
主屏幕突然爆发出刺眼的蓝光,林远不得不眯起眼睛。当光芒散去时,数据瀑布般在屏幕上滚动,复杂的图表和方程不断更新。
"这是什么?"克莱因突然僵住了,指向一个异常信号,"能谱在10^15 GeV处出现平顶?"
林远看向那个诡异的能谱图——在超高能区,本该平滑下降的曲线突然变成了一条水平直线,就像撞上了某种无形的墙。
"量子引力效应?"一位年轻物理学家猜测道。
"不..."克莱因调出更多数据,声音开始颤抖,"所有探测器在这个能区都只收到白噪声。不是我们发现了新物理,而是...物理本身消失了。"
控制室陷入诡异的沉默。林远注视着那个能谱缺口,一种冰冷的预感沿着脊椎攀升。这不像是一个新发现,更像是一个警告——在某个能级之上,宇宙拒绝被观测。
"重新校准探测器。"克莱因下令,声音中带着强迫的镇定,"准备第二次对撞,这次我们聚焦在那个能区。"
第二次对撞的结果更加诡异。10^15 GeV处的信号不是随机的噪声,而是呈现出精确的混沌模式,就像经过加密的信息。当林远凑近观察时,那些波动突然让他想起月球上那些氦3晶体的发光频率。
"上帝啊..."一位数据分析师突然惊呼,"这不是技术故障。你们看关联函数——"他调出一个三维图像,"这些混沌信号在时间反演下呈现完美对称性。这不是噪声,是...某种屏障。"
林远感到控制室的温度似乎骤降。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他们可能撞上了宇宙的基本限制,一道物理法则设立的不可逾越之墙。
"第三次对撞。"克莱因的声音变得嘶哑,"全功率运行。"
当100TeV的质子束对撞时,整个隧道都震动起来。主屏幕突然黑屏,随后闪现出一行诡异的符号,既不是任何已知文字,也不是数学表达式,而是一组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
"系统被入侵了?"安全主管紧张地检查防火墙。
"不..."克莱因瘫坐在椅子上,"这是从对撞点直接传回的数据。某种...反馈。"
图形持续了37秒后消失,屏幕恢复正常。但所有探测器都记录下了同一现象:在10^15 GeV能区,物理定律似乎被重写了,实验数据不再遵循任何已知模型。
林远悄悄调出个人终端,将这一现象与月球氦3晶体的数据对比。相似度达到惊人的72%。他想起导师临终前的话:"有些门不该被打开,因为门外可能有人在等着进来。"
深夜,林远独自站在隧道入口处,仰望星空。聚变时代的人类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的钥匙,但今天的实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物理法则不是等待被征服的疆域,而是一座精心设计的牢笼,每一面墙都标着"禁止通行"的记号。
终端震动,月球基地发来紧急消息:第谷环形山的空洞内壁检测到能量波动,频率与LHCX实验中的混沌信号完全一致。